中国的保险监管正紧随全球标准2013-02-25 00:00浏览数:231次
专访 本报记者 王方琪 日前,SunGard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“驾驭变化”的北京城市日。其间,该公司负责亚太区保险业务的首席运营官何彼德(Peter Haslebacher)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。 记者:SunGard iWorks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目前被全球60多万家客户应用,其中220多家客户来自亚洲。而且在中国,SunGard iWorks为3家大型保险公司提供解决方案。这些公司使用您的解决方案之后,会发生哪些变化呢? 何彼德:传统意义上,保险公司在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,处理数据都是通过EXCEL表格来手动完成,这对于信息处理的海量数据存在非常大的风险。比如,在处理600G的数据时,要是使用EXCEL需要12个小时。对于保险行业来说,使用这样传统的方法根本达不到控制风险的作用。保险是一种特殊的产品,尤其是对于保证收益的产品来说,如果要保证长期盈利,需要做很多情景分析,有许多情况假设,这就必须要求有一个强大的解决方案。 使用SunGard的解决方案之后,实现了流程的自动化,流程之间实现了无缝对接。而且在数据处理方面实现了海量处理,也就是从处理有限数据达到了处理无限数据的水平。系统还可以进行强大的扩展。数据经过审计和校对,可观察数据的变化。使用SunGard之后,这些保险公司还可以对资产负债情况进行月度对比报告,而传统手动无法完成月度报告。一般只能实行半年报和年报。当然按照要求,保险公司能披露半年报和年报已经达到了要求,但回归到保险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,这种处理就太慢了。因此,SunGard的解决方案对监控月度的资产负债情况有强大的支撑。 记者:此次会议有多少家中国的保险公司来参加?他们如何评价SunGard的解决方案? 何彼德:SunGard为金融服务、高等教育和公共部门提供软件和流程解决方案,提供灾难恢复服务、IT托管服务、信息连续性咨询服务和业务连续性管理软件。您可以看到,我们有许多分论坛,保险分论坛超过10 家保险公司参加,其中一部分是我们的直接客户,另外的虽然目前还不是我们的直接客户,但对我们的风险管理方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。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,把我们的方案推广。目前和我们有直接合作的主要是一些合资保险公司。非合资的某几家大型保险公司,不过我现在不方便透露他们的名称。我们和这些大型企业合作的同时,并不排除和中小保险公司合作,因为无论大型保险公司,还是中小保险公司面临的问题具有许多的共通性。凡是和我们接触的保险公司,都对我们的解决方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。 记者:我非常感兴趣的是这些保险公司对SunGard的解决方案的评价。 何彼德:他们普遍认为,使用SunGard的解决方案是对风险非常好的管理,庞大的数据处理使得保险公司对潜在风险的管控更加客观,这就可以使他们在风险准备金的处理上更加精确。从产品的定价方面看,可以使产品更加便宜;从公司的经营上看,则可以把保险公司的盈亏平衡点拉低,凸显企业的竞争优势。 记者:SunGard曾经为保诚集团提供解决方案,请您详细介绍一下。 何彼德:保诚集团亚洲区总部(Prudential Corporation Asia)是英国保诚集团旗下企业。SunGard iWorks的解决方案帮助保诚公司处理大量的数据,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发给总部,做模型,最终反映在欧盟保险偿付能力II协议标准(Solvency II)下。 我们很希望和这样的大客户合作,因为他们有具体的诉求,我们只需要帮他们完成这些诉求就行。 记者:刚才您谈到了Solvency II,您如何看待中国的保险监管? 何彼德:中国的保险监管机构非常积极。Solvency II 2012年生效实施。2010年,中国发布了监管框架——人身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指引。这充分表明了中国保险业正在紧随着全球标准的脚步而发展。事实上,保监会于2010年引入了与Solvency II协议要求一致的指引,并开始引导中国保险公司进入一套类似的合规框架内。 我也非常看好中国的保险市场,这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市场,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 链接 何彼德(Peter Haslebacher) SunGard iWorks业务亚太区首席运营总监。 2005年加入SunGard。之前,曾任职于多家跨国公司的管理层。他在销售、市场营销、财务管理、战略联盟、业务开发以及综合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,目前负责拓展亚太区的保险业务,并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和服务战略。 上一篇: 中国的保险监管正紧随全球标准
下一篇: 合肥出台职工医保异地管理办法
|